查看原文
其他

二甲双胍何时服用最好?听听医生怎么说

晶晶 健康无限说 2022-10-25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改善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小肠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单独使用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具有减轻体重,可作为肥胖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糖药,同时也适用于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外,二甲双胍还是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与胰岛素联用可进一步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降低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二甲双胍还可改善血脂,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果没有禁忌和不耐受,二甲双胍应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全程用药,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服用过二甲双胍的患者都知道,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这可能是由于服药后药物在胃肠道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肠道黏膜所致,绝大多数发生于开始服药的前10周,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可逐渐耐受,胃肠道反应也会逐渐消失。有研究显示,如果二甲双胍的起始剂量为1000mg/天,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就会有所增加,增加二甲双胍的剂量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建议二甲双胍的起始剂量为500mg,每日2次,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逐渐增加剂量致1000mg,每日2次,二甲双胍的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天,分2-3次服用。总之,采用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的服药策略,可有效减少二甲双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给药时间和改变给药剂型的方式减少二甲双胍胃肠道反应。

在临床上,二甲双胍常用剂型主要有普通剂型、肠溶剂型和缓释剂型,普通剂型在胃内溶出速度较快,容易在胃肠道形成较高的浓度,刺激胃黏膜,是各种剂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肠溶剂型从胃排空到肠道后溶出释放,可有效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降低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释剂型在胃肠道内缓慢地溶出、释放,不易在胃肠道局部形成过高浓度,胃肠道不良反应也可相对减少。总之,普通剂型在胃内溶出速度最快,肠溶剂型次之,缓释剂型溶出最慢,因此与普通剂型相比,肠溶剂型和缓释剂型可有效减少给药后的胃肠道反应。

二甲双胍有三种常用剂型,为发挥最佳疗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服药方法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归纳如下:

  1. 普通剂型:二甲双胍普通剂型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国内报道发生率可达15%,所以二甲双胍普通剂型应于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这样可以避免药物与胃接触,从而有效减少胃肠道刺激。

  2. 肠溶剂型:二甲双胍肠溶剂型应于餐前0.5-1小时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物快速通过胃部到达肠道,避免肠溶衣在胃中被破坏,促进药物吸收,能较好地覆盖餐后高血糖期,发挥降糖疗效,保护胃黏膜,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3. 缓释剂型:二甲双胍缓释剂型应于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反应,达到缓慢、平稳的降糖效果,每天服用1次,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每天服用2次,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总之,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使用肠溶剂型和缓释剂型,可有效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各种剂型的服药方式不同,对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胃肠道反应,有重要的影响,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可使患者受益终身。

小编猜你还想看:
脑供血不足的,头晕乏力,1个小妙招,身体也轻松
糖尿病人有的发胖,有的却骨瘦如柴?究竟是胖好还是瘦好?
阿司匹林每天吃一片,有什么益处和风险?医生用最简单的话告诉你
失眠吃药副作用太大,几种纯天然“安眠药”,常吃不失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